企业新媒体运营营销策划方案,你必须避开的四大误区
人人都在谈社会化营销,企业蜂拥而上开微博、微信,但真正能玩转新媒体的企业并没有几个。面对老板的责问或是上司的质疑,很多人求教于各路大师,但是用一句“然并卵”的话来讲:你知道了许多道理,做出的东西却依然无人问津。为什么?
目前企业在利用新媒体上,最需要的不是学习“奇技淫巧”,而是先勘破这几个误区。
1、听别人说社会化营销能点石成金
社会化营销真的没有魔法,那些偶然爆红的个案运气大于必然。
互联网时代,为了争夺眼球,人人争相以言论出位,在各种夸大其词的自我宣传中,我们得到的不是真相,而是浮夸的内心。就社会化营销来说,大势所趋不假,潜力无限也不错,但绝不是点石成金的魔法。
即使以国内做得相对出色的杜蕾斯官微来说,在拥有144万粉丝的情况下,微博的点赞、评论和转发能达到四位数的也并不多。但是长期的精细化运营却能让对你感兴趣的人保持关注,在某个时刻往企业营销燃起的火堆添一根柴。
对于新媒体运营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活动,尤其是有奖品的活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新媒体的活跃度,增加用户粘性。以新榜对肯德基微信的统计数据为例:
近半年来,肯德基微信上阅读和点赞最多的十篇文章中大部分都是促销优惠活动信息,偶尔想玩点别的,用户也并不买账,如下图:
从某种程度来说,用户对企业新媒体的认知就是一个广告平台,而没有人真的想看广告。做企业新媒体需要的是勘破人云亦云吹起的泡沫,勤恳耕耘,然后才能期待在某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刻引爆网络。
2、以为企业新媒体一本万利
社会化营销是一个创意行业,创意的成本从来都不低。
简单算笔账:一个新媒体运营团队至少包含三种工作,文案、设计、运营。在一线城市,稍微有工作经验,能够快速上手的这类工种,平均月薪都在六千以上,也就 是说人工成本一项每月至少要在两万,一年就在二十万以上。如果想要吸引用户参与,必然需要做活动、做推广,费用开销更不止于此。
如果不给人、不给钱、不给资源,以为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兼职做一下就能引爆全网,请问:这和空手套白狼有什么区别?
在微博微信发展的早期红利阶段,由于内容的稀缺,即使做“内容的搬运工”,依靠复制粘贴还能吸引几个关注。随着社交媒体的成熟,微博大V要么本身是社会名流,要么是集团化运营的段子手;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更是从玩家进入“专家”时代,机构化运营、巨资推广已成普遍趋势。
上文提到的杜蕾斯官微,其背后代运营环时互动的创始人老金说:小投入大产出,在这个越来越鸡贼的年代,是痴人说梦。
如果下次老板再责问你为什么阅读转发只有三位数的时候,请大声告诉他:给钱、给人、给资源!
3、把企业新媒体当自家广告牌
很多企业新媒体像是企业内刊的网络版,当成家广告牌,尤其是当成领导活动报道的广告牌!
当年网站兴起的时候,政府、企业一窝蜂建网站;后来微博兴起,又一窝蜂建官微;微信崛起之后,又开始蜂拥而上。但是经历了网站、微博、微信之后,大部分机构运营者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前互联网时代,而根本无视社交媒体完全不同的传播规律。
绝大部分企业新媒体的账号最后都沦落为自说自话!企业领导会觉得,我们研发新品、我们拓展市场、我们开了个会都很有意义啊,但请记住,who cares!只有你自己觉得自己很牛逼而已,对于用户而言,领导去哪儿了跟他们木有一毛钱关系好伐!这种病应该叫“山大王拿自己当齐天大圣”。
其实除了品牌展示,新媒体之于企业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可以直接和用户进行沟通和互动,可以快速获得市场反馈信息。海尔之前推出的手持洗衣机在社交网络上大放异彩,据相关负责人说,新媒体运营人员已经直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研发和改进。
利用新媒体获得用户反馈的一手资料改进产品,才是新媒体更大的可能性所在。
4、不尊重社交平台规则
无论你在自己的领域多牛逼,当你到别人家玩的时候,请守规矩!(这不是幼儿园老师教过的吗?)
昨天2500万订阅的“分众专享”公众号被封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2500万粉丝啊!背后可是分众传媒啊!然并卵,不要说你市值多少,也不要说你投入高达几位数,为了维护系统生态的健康,所有的平台都会制定并执行自己的规则,这是原则性的事情。
如果你的老板还在“指点”你去搞个抽签活动吸粉,请直接告诉他:不作死,就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