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中国版深夜食堂,烧烤和广告文案的双重暴击!
中国的美食类影片,自《舌尖上的中国》登顶,再到《深夜食堂》滑铁卢,终于有了中国夜宵的正确打开方式。
今年夏天,B站放了大招:《人生一串》——以“烧烤”文化为主题的美食纪录片。
“致我们 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人生一串》海报设计被网友戏称为真正的“深夜食堂”,满目的特色招牌,热闹的气息扑面而来,加上文案做辅料:“致我们 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只感觉满腹生香,口水直流。
“烟火里的食欲,夜宵里的中国”
梅小花觉得这用来形容中国夜宵世界再合适不过了:有着烟火气的街道,人情味满满的摊贩,还有成群结队像饿狼似的食客。
不仅宣传海报让人眼前一亮,记录片中的更是金句频出,或将食物描绘得色香味俱全,或将食客的百味人生用寥寥数语展现在人前,或将烧烤摊主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B站满屏的弹幕直呼“文案满分”、“金句”、“文案鬼才”,到底有多好,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吧。
“引人入胜”的开篇系列
“大家其实很懂生活,
没了烟火气,
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这话,简直就是为烧烤量身定制。”
“什么能让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闻风丧胆?
答案,就藏在烧烤摊前的笑容里。
是什么样的烧烤?能引诱一位姑娘,穿着睡衣,飞奔下楼。
答案,就藏在这个七十年代的老社区里。”
“走夜路,最怕遇到烧烤店,
就像有人安排好了,
这种考验意志力的诱惑总能碰上,
无论加班结束,还是下晚自习,
是损友夜奔,还是网吧停电,
前面总会出现一个鲜艳夺目的霓虹灯箱,
卡住了必经之路,撩拨起各种想象”
“小摊儿已变大店,万幸滋味没变,
青春岁月已老,而我们还在烧烤”
开篇系列的文案总是能够将你很快带入那满是烟火气息的街头巷尾,烧烤是一段孤独的旅程也是一种人生的情怀。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地域,烧烤才是共识。
谁在回家的路上没碰见几个烧烤摊?如果没有,说明你走的路还不够多。
美食篇
“东北人幽默,但是对蚕蛹来说,
一生都要被他们烤,一点也不幽默。”
“每个饥饿难耐的夜晚,都是蚕蛹的天敌,
一旦被运进了烧烤店,就等不到破蛹的那一天了”
“全部调料都在烘托脑花原本的肥腻,
吃进嘴里,首先感受到表皮的微脆,
进一步才是香嫩软糯,像是不断在提醒你,
你现在吃的是脑子。”
“啃羊蹄儿的时候,你最好放弃矜持
变成一个被饥饿冲昏头脑的纯粹的人
皮的滋味、筋的弹性
烤的焦香、卤的回甜
会让你忘记整个世界。”
“如果你啃的是羊排,那最好带着些许仇恨,
把它想象成生活中的敌人,心无旁骛地撕咬,
目不转睛得咀嚼,全力以赴,彻底征服,
才不枉对抗中的口水淋漓。”
片中文案或调侃、或戏谑,或夸张、或拟人,将食材说得可爱,将吃法形容得有滋有味,将味道形容得……让人想抢过那个骨头,取而代之!
如果可以给文案打分,我给101分,不怕TA骄傲。勾起观者的食欲,这不就是美食文案的最高境界吗?
食客篇
“在老地方吃蚝,就像在邻居家蹭饭,
没有高谈阔论,嘈杂喧闹,只有安然地享受美味”
“如果说新鲜感是广东的城市符号,
那么重口味则是山城重庆的味觉基因。
午夜,这座全世界饭馆最多的城市,
四处游荡着寻觅脑花的馋嘴僵尸”
↓↓↓
广大食客又有了新外号“馋嘴僵尸”。
“对于社交压力很大的酒厂中年来说,
品味一支烤河蟹,能让你脱离劝酒,
专心美味,打开蟹壳,白色的蟹肉,
粘着烤化的蟹黄,会让一桌老爷们儿休战片刻,
连吃带吸,嘬进一嘴老汤,灵魂出窍。”
以后见到烧烤摊上的人,请叫他们的新外号“馋嘴僵尸”。
无论你是单身青年还是“酒厂中年”,烧烤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社交环节。
烧烤是人们再平常不过的环节,但是因为“新朋友”和“旧相识”,每一次烧烤都会品出新的意味。
(烧烤)摊主篇
“店在守”
↓↓↓
面对女儿对烧烤店的忽视,摊主道出一句“店在守”让无数人泪目。是啊,店在,就要守着。这就是老一辈人让人感动的匠人精神。
“罗布人烧烤,属于烧烤家族里的自然流派”
“老妹你知道我为什么长得这么黑吗?
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
↓↓↓
一身黝黑肤色,背后就是平凡人多姿多彩的一生。
“一座山城,
有流水的暗黑料理,
也要有铁打的老街气质”
感悟人生篇
“串,是中国烧烤的基本形态,
而肉,则是人类烧烤的共同主题。”
“烧烤的江湖,
每一刻都有新人涌现,
而肉,是永远的主角。”
“烧烤重口味,
能吃到一起的,都是难得的缘分。
敢一起尝试的,都是过命的交情。”
“天南地北的烧烤老炮,
守护着制造欢乐的一串,
加热着拼命活着的人生,
这里有嬉笑怒骂,柴米油盐,
人间戏梦,滚滚红尘,人生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