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界老总畅言中国图书“走出去”创新之路
2009年中国出版“走出去”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出版“走出去”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成为了出版社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探索“走出去”的创新之路和最有效的办法,成为出版人最关切的问题。3月25-26日在合肥召开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会议上,中国出版“走出去”,也成为出版界的老总们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刘丛星(吉林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做不可替代的作品
2009年9月,未来学大师约翰•奈斯比特的最新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由吉林出版集团出版。该书的德文版、英文版分别在2009年10月和2010年1月由德国汉斯出版社和美国的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出版,中文(繁体)版由台湾天下文化于2009年10月推出,韩文本即将由韩国商业出版公司于3月底出版,一本全球畅销书首先由中国出版社推出中文本,这在出版界还是头一回。
在谈到出版体会时,吉林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刘丛星深切感受到,通过有影响力的西方人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和办法。通过《中国大趋势》这本书的出版,让西方读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中国的偏见和敌视,因此,出版社需下大力气出版类似作品,逐步将一个全面的、真实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
《中国大趋势》可以说在社会和市场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成功。在说到成功运作经验时,他表示,吉林出版集团在一开始就试图将这个项目打造成不可替代和无法仿冒跟风的作品。首先,作者约翰•奈斯比特的知名度和号召力是目前市场同类作者难以企及的。其次,因选题的特殊而受到政府的重视,从而获得了其他作品所不具备的各类资源运用的便捷。加之,“中国模式”又恰好是当前颇受瞩目的话题,而将中西方争议性话题在书中有不少交锋性论述作为卖点之一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独特性。《中国大趋势》的成功给许多出版人带来启迪。目前,他们正在积极筹划约翰•奈斯比特的下一部作品,就是作者最关注的——中国西藏。
金娟萍(北大出版社):让中华文化搭载学术精品走向世界
高水平的学术图书一直是海外汉学界感兴趣的热点之一。由北大著名学者袁行霈主持编写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正是这样一部高水平展现中华传统文明和中国当代学术成果的作品。在北大出版社推动下,以及随着“中华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的全面实施,最终促成剑桥大学出版社决定出版《中华文明史》英文翻译版,并成为“剑桥中国文库”系列学术著作的首批项目之一,该套书的英译本将于2012年出版,在伦敦书展上与读者见面。北大出版社党委书记金娟萍介绍,让中华文化通过学术精品走向世界一直是北大出版社版权输出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北大出版社将开拓更多像《中华文明史》这样具有原创性、反映中华优秀文化思想的选题,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和相互理解。
傅强(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推动学术出版“走出去”
浙江大学出版社通过深入分析和调研,在探索如何“走出去”时,明确提出以科技图书和科技期刊为载体,将科技出版作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发挥学校、出版社的特色,推动科技出版“走出去”,进而带动整个学术出版走向国际市场。
据了解,截至目前,浙大出版社已出版原创英文科技图书24种,并进入西方各主流图书馆、高端学术机构。该社的原创学术著作的对外推广取得重大突破。3年来,该社先后与20多位院士和科学家签订出版协议,目前确定的选题有70个。
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傅强在会上表示,今年开始正式成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将给出版社的“走出去”工作带来新机遇,他们将继续突出学术特色,整合资源,多渠道推动学术出版“走出去”。
田海明(时代出版传媒):争创中国文化“走出去”出版基地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海明提出,文化产业的振兴,必须“走出去”发展,以产业外向度带动产业活跃度、以先进理念提高创新能力,以国际化加快发展速度,实现经贸中有文化,文化中有经贸,创造产业发展国际大市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争创中国文化“走出去”出版基地,这是时代出版传媒的公司力追的目标。
他认为,文化软实力的提高,靠的是硬资源、硬指标。文化“走出去”应当重点以提高文化国际传播力和文化装备制造力为发展主旨,大力发展传统文化、印刷、数码传媒、教育科普、游戏动漫等外向型资源,积极开拓走出去项目,以国际文化贸易的方式,重点打造版权输出、合作出版、图书实物出口、文化产品出口、境外办实体、文化装备出口等业务互相支撑、互相带动的全方位传播格局,全面提升中国文化传播力。
他提出,要在国际经贸中体现文化产业创新板块。他说,文化产品应当与商业贸易、国际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结合起来,在突出文化商品特点的基础上,推动多元文化产业国际经贸活动,创新不同于一般性商品经贸的文化贸易模式。着力突出文化产业的创新板块,尤其是新媒体、新业态产业项目,以及文化产品、文化装备制造出口项目,数字出版、数字印刷项目,利用这类易于接受的、并能广泛接触市场的平台,把出版产业的能量散发出去。